上週在連假出遊期間嗑完一本書—「極簡商業課」 讓我找到可以落地的創業家跟領導者的必修題,公司的「願景」和「使命」。 過去上過蠻多課以及書本,知道重要,但當真的要把它說出來、寫下來,甚至讓團隊理解時,總覺得好像有點難下手? 書中提到真正的願景跟故事就是驅動企業前進的燃料。如果我們能講好這個故事,不只內部團隊會更有方向感,外部世界也會更願意支持我們。 要做好領導者,有三個核心事項
而要達到這三項就是要把使命願景定位好。 也就是這次主題,我會分享裡面的架構怎麼讓企業使命、願景變得清楚、有力,還能吸引更多夥伴一起前進。 劃出企業藍圖的指導原則,一共包括五個部分: ① 創建使命宣言,它也讓你真正受到激勵。 ② 創建一套關鍵特質,用來指導你進展。 ③ 列出關鍵行動清單,確保你能完成使命。 ④ 創造故事話術,為你的使命吸引資源。 ⑤ 定義主題,解釋「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使命。 1.如何打造一個讓人信服的使命宣言?用這個公式架構: 我們藉由______(行動)達成_______(目標),因為_______(價值觀)。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自己或團隊,背不出使命宣言,那就很難肩負使命。 有能力的團隊成員,知道如何藉由使命宣言激勵自己,並使團隊可以齊心齊力。 記住,要簡短、有趣,還必須能激勵人心。 2.關鍵特質:讓團隊成為使命的推動者 當你開始執行使命時,就是在邀請別人進入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他們會克服挑戰,成就一件大事。在故事中,角色會改變。他們變得更強大、裝備更精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完成手頭的工作。 團隊的特質,決定了企業的文化,也影響著我們前進的方式。 定義關鍵特質時,記住兩個核心:
定義關鍵特質能幫助你認清,該雇用哪些人,又該送走哪些人。如果你沒能定義出達成使命所需要的關鍵特質,很可能就會找錯團隊成員。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的使命是「提供世界級的客戶體驗」,那麼團隊可能需要具備 快速反應、極致細節關注、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的特質。 大家可以一起想想,為了實現你團隊的使命,還有哪些特質是需要培養的? 以我們公司來說:技術服務、品質至上、數據驅動。 3.關鍵行動:讓使命落地 使命和特質只是藍圖,真正讓故事發生的是「行動」。 要定義出為了實現使命,團隊每天都需要採行的關鍵行動。 當然,每位團隊成員都會有各自的行動清單,但藉由定義出三項每個人都能採取的關鍵行動,你能創造出一種特別的齊心感。 透過這三項關鍵行動建立的生活習慣,只要每日持之以恆,就能帶來成功。 訂下簡單、可執行、具影響力 的關鍵行動,並讓團隊都能實踐。 例如:
大家也可以一起討論,我們的團隊每天可以做什麼小小的行動,來確保我們真的朝著目標前進?這些是否簡單且易於執行?是重複性的嗎?對使命真的有助益嗎? 以上是讓願景使命轉化為行動的這周前三項內容,從一人公司到大型企業都適用,歡迎你在思考後與我分享交流,也歡迎你回饋我想法,下周見。 電子報讀者推薦碼: 《李慕約的 365 AI 訂閱計劃》,其實不只是理論,還有 100 個 AI 案例、工具介紹、模板、資料分析,甚至 AI 寫程式的實戰教學。訂閱一年費用,每天不到 20 元,就可以讓AI 的效率更多可能性。 👉 立即加入學習:《李慕約的 365 AI 訂閱計劃》 ✅ 300 元折扣碼:ANTON(有效期限:2025/03/13 23:59) |
直到完整接班經營前的學習成長紀錄分享
這週真是商場上的過山車。 原本打算連假好好休息時,卻收到川普一聲令下,全球關稅調漲,台灣關稅調高到32%。 你知道嗎?前一天,我才回簽一份來自美國的組裝機訂單,加上模具,一共接近300萬的投資案。 他們是我下半年最重要的客戶之一,預計每個月出貨一整櫃。 這一下,直接蒸發超過500萬的預期營收。 你會怎麼辦? 我第一反應其實不是慌,而是…鬆了一口氣。 為什麼?因為我也正在煩惱,這條產線如果真的擴增,我得一次調整動線、人員編制、設備投資,風險其實也很高。 所以,這次政策反而讓我有理由踩剎車、重整腳步。 但也是盡快跟協力廠道歉及暫緩合約。 現在可以回到原本就想推的計畫: ✔ 醫療產線認證 ✔ 公司數據化管理 短期少了營收,長期可能讓公司走得更穩、更遠。 面對危機,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這週有朋友問我: 「這情況下台灣中小企業是不是只能申請補助、轉非美市場?」 剛好,我前一週才收到一堂課的通知—邱強老師的《零錯誤思維 2.0》 他不是教你不要出錯,而是教你怎麼看見錯誤前的「預兆」,並提早反應。 像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一個錯誤真的可能決定生死。...
上週末,創業家朋友來家裡聚會。每次這樣的聚會,總讓我收穫滿滿,而這次最深的體悟是—「創業家從不停止奔跑」。 完成一個階段,我們便開始思考下一個增長曲線,接著是再下一個。 彷彿停下來就會被世界淘汰,被競爭者超越。 每天不斷驗證賽道、創造價值、持續交付,因為我們的本質,就是解決客戶真正需要的問題。 但挑戰從未停止,市場變化、競爭者加速、AI 崛起……如果我們停下來,會不會被超越?會不會被淘汰? 我分享了阿金創業課的心得,我們也一致認同,「心力」才是創業家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心力 = 扛得住 + 能行動 + 會適應 扛得住 = 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決定了一個創業者能在壓力下撐多久。 就像材料受力至破壞前,所能吸收的能量越大,代表它的韌性越強。 能行動 = 執行力 + 決策穩定 執行力決定你能不能推動事情,決策穩定性則決定你能不能走對方向。 市場瞬息萬變,只有果斷行動,才能不被時代拋下。 會適應 = 成長思維 + 復盤能力 每一次挑戰都是一次學習,重點不是避免錯誤,而是能不能總結經驗,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持續復盤、優化,就是讓自己不斷進化的關鍵。...
當一天的創業家,當一輩子的企業家。 阿金的創業大課提到: 「未來,越來越少人會只是「員工」,而越來越多人會成為「創辦人」。」 不論你是否創業,只要你用創業家的思維做事,你都將持續成長。 創業,本質上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而我也持續思考我要如何將傳產公司的營運模式改為人人創業家的分潤模式。 這週的電子報,我想跟你分享這堂創業大課對我的三大收穫,幫助你用創業家的思維突破現狀 : 一、品牌:先有爆品,才能傳遞品牌價值 品牌,不是你說了算,而是用戶在乎什麼。 我買的不是一個包,是「高級生活」 我買的不是一雙鞋,是「成為偉大的運動員」 我買的不是一杯咖啡,是「松弛感」 我買的不是一條瑜伽褲,是「精緻」 品牌 = 名稱 + 賽道 + 品類 + 爆款 人們談論一個品牌時,第一時間會先說:「這是XXX的爆款產品」,然後才提到品牌名。 介紹我們不是說「塑膠模具、塑膠射出」找緯凱, 是要做 精密模、圓形功能件產品(筆、噴頭、護唇膏)找緯凱。 思考一下當客戶推薦你的時候,他講的是否是特定「爆品」或「賽道」 「品牌稱王好,品類稱王好上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