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安宏的二代學筆記

直到完整接班經營前的學習成長紀錄分享

Featured Post

川普讓我蒸發500萬營收,我反而鬆了一口氣?

這週真是商場上的過山車。 原本打算連假好好休息時,卻收到川普一聲令下,全球關稅調漲,台灣關稅調高到32%。 你知道嗎?前一天,我才回簽一份來自美國的組裝機訂單,加上模具,一共接近300萬的投資案。 他們是我下半年最重要的客戶之一,預計每個月出貨一整櫃。 這一下,直接蒸發超過500萬的預期營收。 你會怎麼辦? 我第一反應其實不是慌,而是…鬆了一口氣。 為什麼?因為我也正在煩惱,這條產線如果真的擴增,我得一次調整動線、人員編制、設備投資,風險其實也很高。 所以,這次政策反而讓我有理由踩剎車、重整腳步。 但也是盡快跟協力廠道歉及暫緩合約。 現在可以回到原本就想推的計畫: ✔ 醫療產線認證 ✔ 公司數據化管理 短期少了營收,長期可能讓公司走得更穩、更遠。 面對危機,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這週有朋友問我: 「這情況下台灣中小企業是不是只能申請補助、轉非美市場?」 剛好,我前一週才收到一堂課的通知—邱強老師的《零錯誤思維 2.0》 他不是教你不要出錯,而是教你怎麼看見錯誤前的「預兆」,並提早反應。 像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一個錯誤真的可能決定生死。...

上週末,創業家朋友來家裡聚會。每次這樣的聚會,總讓我收穫滿滿,而這次最深的體悟是—「創業家從不停止奔跑」。 完成一個階段,我們便開始思考下一個增長曲線,接著是再下一個。 彷彿停下來就會被世界淘汰,被競爭者超越。 每天不斷驗證賽道、創造價值、持續交付,因為我們的本質,就是解決客戶真正需要的問題。 但挑戰從未停止,市場變化、競爭者加速、AI 崛起……如果我們停下來,會不會被超越?會不會被淘汰? 我分享了阿金創業課的心得,我們也一致認同,「心力」才是創業家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心力 = 扛得住 + 能行動 + 會適應 扛得住 = 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決定了一個創業者能在壓力下撐多久。 就像材料受力至破壞前,所能吸收的能量越大,代表它的韌性越強。 能行動 = 執行力 + 決策穩定 執行力決定你能不能推動事情,決策穩定性則決定你能不能走對方向。 市場瞬息萬變,只有果斷行動,才能不被時代拋下。 會適應 = 成長思維 + 復盤能力 每一次挑戰都是一次學習,重點不是避免錯誤,而是能不能總結經驗,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持續復盤、優化,就是讓自己不斷進化的關鍵。...

當一天的創業家,當一輩子的企業家。 阿金的創業大課提到: 「未來,越來越少人會只是「員工」,而越來越多人會成為「創辦人」。」 不論你是否創業,只要你用創業家的思維做事,你都將持續成長。 創業,本質上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而我也持續思考我要如何將傳產公司的營運模式改為人人創業家的分潤模式。 這週的電子報,我想跟你分享這堂創業大課對我的三大收穫,幫助你用創業家的思維突破現狀 : 一、品牌:先有爆品,才能傳遞品牌價值 品牌,不是你說了算,而是用戶在乎什麼。 我買的不是一個包,是「高級生活」 我買的不是一雙鞋,是「成為偉大的運動員」 我買的不是一杯咖啡,是「松弛感」 我買的不是一條瑜伽褲,是「精緻」 品牌 = 名稱 + 賽道 + 品類 + 爆款 人們談論一個品牌時,第一時間會先說:「這是XXX的爆款產品」,然後才提到品牌名。 介紹我們不是說「塑膠模具、塑膠射出」找緯凱, 是要做 精密模、圓形功能件產品(筆、噴頭、護唇膏)找緯凱。 思考一下當客戶推薦你的時候,他講的是否是特定「爆品」或「賽道」 「品牌稱王好,品類稱王好上加好」...

這週的電子報,我們來聊聊組織成長的關鍵模式。 上週我們談願景,這週換個角度,我思考了一個問題:大部分創業者,其實是先有金流,才開始思考願景,而不是一開始就有遠大藍圖。 因此,上週六我完成了 Kim 的創業大課,學習了一套從 0-1、1-10 的創業賽道方法論,正在消化中,預計這兩週會整理給電子報朋友。 這週,我們先來討論 1-10 的組織模式。如果你正在帶領團隊,特別是專業很強的老闆,你一定遇過「老闆至上」的管理方式,導致組織難以壯大,事事仰賴老闆決策。而1+N 模式,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具體解法。 從「垂直管理」到「1+N 模式」,組織如何真正運轉起來? 嗨,這週我閱讀了360 商業思維學院的白皮書,裡面提到了一個很有感的概念:「過去的組織管理模式是垂直式的,而現在應該轉向 1+N 模式。」 這點讓我聯想到自己接班的過程,深刻體會到傳統企業管理的挑戰與轉變的必要性。 商業思維學院白皮書內容 垂直管理的挑戰 傳統的管理方式,很多是「家長式管理」或「微觀管理」,也就是老闆親自盯著所有細節、親自決策每個環節。 這樣的管理方式源於: 創業者多半是技術出身,對於細節掌握度高,習慣親力親為。...

這週我在聽「阿金!人生進化中」 聽到他提到混高圈層(人脈)的三個階段,先跟你分享: 你好用——在圈子裡能發揮價值,成為值得信賴的人。 你對他人有幫助(對群體有用)——你的能力不只是單打獨鬥,而是能幫助整個團隊。 你好用到讓這個圈子因你而更壯大——用過你的人覺得讚,還會主動推薦你,形成正向循環。 這三個階段,對於企業經營、團隊打造,甚至是個人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 尤其是第三點,當你的價值讓團隊、企業或社群變得更好,你的影響力就會成為真正的競爭力。 延續上週的企業願景故事五原則,我們已經談過前三點: 創建使命宣言——讓你的企業或團隊有清楚的願景,並且自己也受到激勵。 建立關鍵特質——設定指導原則,確保團隊在對的方向上前進。 列出關鍵行動——明確具體的步驟,確保能夠落地執行。 這週,我們來談最後兩點: 四、創造企業故事,吸引資源 說故事,是最好的行銷。 當你能夠用一個好故事來呈現你的企業、專案或產品,資源自然會被吸引過來。 投資人決定是否投資、客戶決定是否購買、人才決定是否加入,很多時候都取決於故事的吸引力。 怎麼說一個能打動人的故事?這裡有一個簡單但有效的公式:...

上週在連假出遊期間嗑完一本書—「極簡商業課」 讓我找到可以落地的創業家跟領導者的必修題,公司的「願景」和「使命」。 過去上過蠻多課以及書本,知道重要,但當真的要把它說出來、寫下來,甚至讓團隊理解時,總覺得好像有點難下手? 書中提到真正的願景跟故事就是驅動企業前進的燃料。如果我們能講好這個故事,不只內部團隊會更有方向感,外部世界也會更願意支持我們。 要做好領導者,有三個核心事項 指向地平線—確保每位團隊成員都知道組織的方向。 講好企業故事—用簡單而有力的方式,讓團隊理解前進的理由。 賦予角色定位—分析團隊成員的能力,讓每個人在故事中發揮關鍵作用。 而要達到這三項就是要把使命願景定位好。 也就是這次主題,我會分享裡面的架構怎麼讓企業使命、願景變得清楚、有力,還能吸引更多夥伴一起前進。 劃出企業藍圖的指導原則,一共包括五個部分: ① 創建使命宣言,它也讓你真正受到激勵。 ② 創建一套關鍵特質,用來指導你進展。 ③ 列出關鍵行動清單,確保你能完成使命。 ④ 創造故事話術,為你的使命吸引資源。 ⑤ 定義主題,解釋「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使命。 1.如何打造一個讓人信服的使命宣言?...

現在的工廠,是人操作機器。 10年後的工廠,我認為將會是人形機器人操作機器——人則負責決策、監督,甚至完全不在場。 AI、機器人、數據自動化,這些不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已經發生的現在。 跟你分享這AI人形機器人的影片: 這是家用的人型機器人,但理所當然,工業上也會陸續開始應用。 未來以來,即使我在傳產,也不斷在思考我要如何應對: 10人規模的中小企業來說,轉型該怎麼做? 應該砸錢開始拼AI系統,還是觀望等變化? 現在先該做的,也是開始練習使用AI,目的是累積互動跟對話產生複利。 就從我先前提到的:「從你對我的了解,寫一封我的使命說明書、如何賺到第一桶金。」 這些回答是基於AI跟你過去對話的判斷而來。 AI免費開始就足夠 很多人問我:「到底要不要花錢買 AI 付費版?」 老實說,先前我那些分享的AI應用也都是免費版的而已,盡可能把跟AI免費版本用到上限。 如果你連免費的 AI 都沒習慣使用,直接買進階版也只是浪費錢,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用它來放大價值。 每天跟 AI 對話,試著讓它幫你解決工作上的問題,這些思考的過程,會成為你意想不到的寶庫。...

年初我很興奮的接受前輩引薦出版社,但經過兩個月,我決定暫時不出接班的實體書了。 上週我去找唯賀國際餐飲的總經理吳家德老師,給我蠻多啟發,也給我一些沈重的反思,並決定暫時停止出書的念頭,這些對話我記錄起來分享給今天收信的你。 唯賀國際餐飲旗下的品牌是NU PASTA、天利食堂。 在家德老師擔任總經理八年的帶領下,每年成長20%以上。 家德老師:「你今天來主要目的是想要聊出書對吧?」 家德老師口氣很親切,如同我在上他線上分享會一樣,但面對敬重的前輩,我還是很慎重。 我正襟危坐答:「是的,想知道我現在接班的狀態適不適合出書?」 家德老師:「你為什麼想出書?跟出版社聊過了嗎?」 我:「有的,我覺得回家這幾年,有些路跟時間還是可以少走一點,希望透過我的經驗能夠幫助同為二代的其他人,出版社那邊透過胤丞老師推薦的出版編輯聊過」 家德老師:「對方怎麼說?」 我:「目前沒有第二代接班角度出發的,希望寫這方面同時訪問二代們在每一章節後面。」 接著家德老師說因為我跟他沒有利害關係,所以能真正的告訴我一些建言並鼓勵我思考。 他說 如果是訪談許多二代的案例集結成的書,還是你的書嗎?...

這週跟大家分享我目前使用的AI應用方式,如果你有啟發,記得馬上使用起來。 我對於 AI 的應用與研究 目前在工作中,我最常使用的 AI 工具還是 ChatGPT,以下是我實際應用優化工作流程的內容: 寫作網址應用流 丟題目 → AI 產出網站縮網址 → AI 產圖放縮圖 省時: 每篇節省 10-15 分鐘,不用再手動找圖、翻譯網址。 寫作優化指南 先丟大綱給 AI → AI 產出內文 → 優化 → 加入故事 省時: 每篇節省 30 分鐘,文章產出更順暢。 業務回信處理 將所有客戶回信丟給 AI,告訴他主要回覆主題,自動產出。 省時: 每天節省 30 分鐘,不用再逐封信件檢查。 公司社群貼文 B2B 公司的社群文案,如節慶、聚餐內容,現在直接交給 AI 產出。 省時: 每篇 20-30 分鐘,文案直接上架。 會議紀錄整理 會議錄音或雜亂的紀錄丟給 AI 潤飾,快速生成重點摘要。 省時: 每次 20 分鐘,不用再自己逐字整理。 Excel / 程式工具撰寫 截圖或描述需求給 AI,讓它指導我操作。 省時:2 小時起跳,AI 直接變成我的「隨身老師」。 我目前的 AI寫程式工具選擇...

開工第一週,一切順利嗎? 週一的開工日,公司準備開工拜拜,熟悉的流程,我以為今年也會和往年一樣。 結果,一代老闆突然對我說:「今年開始,就換你站中間,向神明祈求公司開工順利。」 一時間,我愣住了 過去,我都是站在旁邊,看著他站在最前方,如今,這個位置輪到我來站了。 這或許是他以自己的方式,告訴我一個訊息:「該接棒了。」 這是一種認可,也是一份更重的責任。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接班不只是接下經營的權責,還要面對數位轉型、新工具應用,甚至是組織文化的調整。而 AI,已經不只是工具,更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甚至帶來「情緒價值」。 這週的電子報,想跟你聊聊: AI 不只是生產力工具,更能帶來情緒價值 七天 200 萬流量、1000 追蹤者的「網感」思維 我今年購買的 AI 課程分享 一、AI不只是生產力,更能帶來情緒價值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當生理與安全需求被滿足後,人們會開始追求自我實現。 這時代,「了解自己」和「身心靈探索」成為熱門話題,我認為未來二十年內只會更加蓬勃發展。 這正是 AI 除了提升生產力外,還能發揮更深層情緒價值的關鍵。 除了讓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