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力」?創業家從不停止奔跑「根基」


上週末,創業家朋友來家裡聚會。每次這樣的聚會,總讓我收穫滿滿,而這次最深的體悟是—「創業家從不停止奔跑」。

完成一個階段,我們便開始思考下一個增長曲線,接著是再下一個。

彷彿停下來就會被世界淘汰,被競爭者超越。

每天不斷驗證賽道、創造價值、持續交付,因為我們的本質,就是解決客戶真正需要的問題。

但挑戰從未停止,市場變化、競爭者加速、AI 崛起……如果我們停下來,會不會被超越?會不會被淘汰?

我分享了阿金創業課的心得,我們也一致認同,「心力」才是創業家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心力 = 扛得住 + 能行動 + 會適應

扛得住 = 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決定了一個創業者能在壓力下撐多久。

就像材料受力至破壞前,所能吸收的能量越大,代表它的韌性越強。

能行動 = 執行力 + 決策穩定

執行力決定你能不能推動事情,決策穩定性則決定你能不能走對方向。

市場瞬息萬變,只有果斷行動,才能不被時代拋下。

會適應 = 成長思維 + 復盤能力

每一次挑戰都是一次學習,重點不是避免錯誤,而是能不能總結經驗,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持續復盤、優化,就是讓自己不斷進化的關鍵。

這是一個持續且不終止的循環,形成了創業者的「地基」。

而這兩天也開始學習陳宗賢教授的在知識衛星的線上課程,發現這些概念不僅適用於創業,也適用於二代接班人。

因為接班後,我們從創業衝刺進入穩健經營,但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

如何讓公司業績翻倍?如何讓淨利提升?如何整建制度?如何培養團隊?

這是陳教授提出 CEO 該思考及執行的四大面向。

而當我們把制度與團隊搭建好,業績與獲利自然能穩健成長。

這也是我今年的目標——搭建好團隊與制度,讓公司進入成長快車道。

不知不覺,2025年的第一季也結束了,很感謝你持續與我交流了這段日子,也希望這次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接下來,還有更多好玩的事情會跟你分享,我也會在第二季迎來新的合作挑戰機會!

安宏的二代學筆記

直到完整接班經營前的學習成長紀錄分享

Read more from 安宏的二代學筆記

這週真是商場上的過山車。 原本打算連假好好休息時,卻收到川普一聲令下,全球關稅調漲,台灣關稅調高到32%。 你知道嗎?前一天,我才回簽一份來自美國的組裝機訂單,加上模具,一共接近300萬的投資案。 他們是我下半年最重要的客戶之一,預計每個月出貨一整櫃。 這一下,直接蒸發超過500萬的預期營收。 你會怎麼辦? 我第一反應其實不是慌,而是…鬆了一口氣。 為什麼?因為我也正在煩惱,這條產線如果真的擴增,我得一次調整動線、人員編制、設備投資,風險其實也很高。 所以,這次政策反而讓我有理由踩剎車、重整腳步。 但也是盡快跟協力廠道歉及暫緩合約。 現在可以回到原本就想推的計畫: ✔ 醫療產線認證 ✔ 公司數據化管理 短期少了營收,長期可能讓公司走得更穩、更遠。 面對危機,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這週有朋友問我: 「這情況下台灣中小企業是不是只能申請補助、轉非美市場?」 剛好,我前一週才收到一堂課的通知—邱強老師的《零錯誤思維 2.0》 他不是教你不要出錯,而是教你怎麼看見錯誤前的「預兆」,並提早反應。 像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一個錯誤真的可能決定生死。...

當一天的創業家,當一輩子的企業家。 阿金的創業大課提到: 「未來,越來越少人會只是「員工」,而越來越多人會成為「創辦人」。」 不論你是否創業,只要你用創業家的思維做事,你都將持續成長。 創業,本質上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而我也持續思考我要如何將傳產公司的營運模式改為人人創業家的分潤模式。 這週的電子報,我想跟你分享這堂創業大課對我的三大收穫,幫助你用創業家的思維突破現狀 : 一、品牌:先有爆品,才能傳遞品牌價值 品牌,不是你說了算,而是用戶在乎什麼。 我買的不是一個包,是「高級生活」 我買的不是一雙鞋,是「成為偉大的運動員」 我買的不是一杯咖啡,是「松弛感」 我買的不是一條瑜伽褲,是「精緻」 品牌 = 名稱 + 賽道 + 品類 + 爆款 人們談論一個品牌時,第一時間會先說:「這是XXX的爆款產品」,然後才提到品牌名。 介紹我們不是說「塑膠模具、塑膠射出」找緯凱, 是要做 精密模、圓形功能件產品(筆、噴頭、護唇膏)找緯凱。 思考一下當客戶推薦你的時候,他講的是否是特定「爆品」或「賽道」 「品牌稱王好,品類稱王好上加好」...

這週的電子報,我們來聊聊組織成長的關鍵模式。 上週我們談願景,這週換個角度,我思考了一個問題:大部分創業者,其實是先有金流,才開始思考願景,而不是一開始就有遠大藍圖。 因此,上週六我完成了 Kim 的創業大課,學習了一套從 0-1、1-10 的創業賽道方法論,正在消化中,預計這兩週會整理給電子報朋友。 這週,我們先來討論 1-10 的組織模式。如果你正在帶領團隊,特別是專業很強的老闆,你一定遇過「老闆至上」的管理方式,導致組織難以壯大,事事仰賴老闆決策。而1+N 模式,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具體解法。 從「垂直管理」到「1+N 模式」,組織如何真正運轉起來? 嗨,這週我閱讀了360 商業思維學院的白皮書,裡面提到了一個很有感的概念:「過去的組織管理模式是垂直式的,而現在應該轉向 1+N 模式。」 這點讓我聯想到自己接班的過程,深刻體會到傳統企業管理的挑戰與轉變的必要性。 商業思維學院白皮書內容 垂直管理的挑戰 傳統的管理方式,很多是「家長式管理」或「微觀管理」,也就是老闆親自盯著所有細節、親自決策每個環節。 這樣的管理方式源於: 創業者多半是技術出身,對於細節掌握度高,習慣親力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