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我在聽「阿金!人生進化中」 聽到他提到混高圈層(人脈)的三個階段,先跟你分享:
這三個階段,對於企業經營、團隊打造,甚至是個人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 尤其是第三點,當你的價值讓團隊、企業或社群變得更好,你的影響力就會成為真正的競爭力。 延續上週的企業願景故事五原則,我們已經談過前三點:
這週,我們來談最後兩點: 四、創造企業故事,吸引資源 說故事,是最好的行銷。 當你能夠用一個好故事來呈現你的企業、專案或產品,資源自然會被吸引過來。 投資人決定是否投資、客戶決定是否購買、人才決定是否加入,很多時候都取決於故事的吸引力。 怎麼說一個能打動人的故事?這裡有一個簡單但有效的公式:
這個方法一次又一次地被驗證有效。 很多企業在說明自己時,會從「我們成立了幾年」「我們有多少專利」這些資訊開始,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因為聽眾只關心:「你能解決我的問題嗎?」 你的企業、部門或產品,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 當你能夠清楚定義這個問題,並透過故事讓人產生共鳴,那麼你的企業就能吸引更多關注、資源和支持者。 以緯凱工業為案例:1. 先從問題開始客戶痛點: 許多醫材、電動車、化妝品業者在開發新產品時,遇到塑膠模具開發流程冗長、試模問題不斷,導致開發週期拉長,甚至影響產品上市時程。 2. 強化問題的嚴重性這些產業對於精密度、品質穩定性、交期要求極高,如果一個模具反覆修改,時間成本、試模費用甚至報廢成本會非常驚人,影響的不只是供應鏈效率,甚至可能錯過市場時機。 3. 將緯凱工業定位為解決方案緯凱的解決方案:
我們不只是提供模具製造和射出成型,而是從「設計階段」就介入,幫助客戶優化設計,降低開模試模的風險。透過我們內部的數位化管理系統,每個專案的進度、品質、成本都能透明掌控,讓開發週期縮短30%,產品一次到位。
4. 描述成功案例案例:
一家知名電動車零組件公司,原本因為供應商交期不穩,導致零件無法如期交貨,影響車廠生產排程。緯凱工業接手後,透過模具開發前期設計優化+自動化生產監控,幫助客戶將模具試產次數從5次降低到2次,開發時程縮短40%,確保產品如期量產。
結果: 客戶不只繼續合作,還將我們推薦給其他供應商,擴大了我們的業務版圖。
五、定義「為什麼」,讓團隊真正投入 人不會為了「不重要的事情」付出努力,企業的使命也是一樣的。 你的團隊、客戶、合作夥伴,只有在理解「為什麼這件事重要」時,才會真正投入其中。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幫助你定義「為什麼」: 👉 在你的使命宣言後面加上「因為…」,然後把句子說完。 舉例來說: 💡 我們致力於打造最創新的商業課程,因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能改變人生的教育」。 這句話的重點不只是「我們做了什麼」,而是「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件事」。 再來,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這些問題:
當「為什麼」足夠強大,它不只是公司文化的核心,甚至能成為品牌的力量。 舉例: 💡 我們致力於提供最精密的塑膠製品解決方案,因為「創新的產品不該因為製造問題而停滯不前」。 💡 我們建立數位化生產管理系統,因為「透明的生產流程,才能讓客戶真正安心」。 當我們這樣定義「為什麼」,團隊就能夠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不只是「做模具、做射出」,而是在幫助客戶解決關鍵問題,推動市場上的創新。 這就是為什麼,把主題放在官網、公司牆上、員工手冊裡,甚至寫在徵才廣告裡, 讓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能記住:「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這兩週我們拆解了企業願景故事的五大原則,這不只是企業品牌經營的重要關鍵,也是一個團隊能否凝聚共識的基石。 1️⃣ 創建使命宣言——讓自己和團隊有明確的目標 2️⃣ 建立關鍵特質——確保大家的行動方向一致 3️⃣ 列出關鍵行動——讓願景不只是口號,而是可以執行的計畫 4️⃣ 說出好故事——用故事吸引投資人、客戶和人才 5️⃣ 定義「為什麼」——讓團隊真正投入,建立長遠的企業文化 當這五點清楚建立起來,企業不再只是靠老闆一個人在帶,而是整個組織像精密運作的齒輪,能夠自主推動、持續成長。 如果你有想法或其他想探討的議題,歡迎交流! 電子報讀者推薦碼: 《李慕約的 365 AI 訂閱計劃》,其實不只是理論,還有 100 個 AI 案例、工具介紹、模板、資料分析,甚至 AI 寫程式的實戰教學。訂閱一年費用,每天不到 20 元,就可以讓AI 的效率更多可能性。 👉 立即加入學習:《李慕約的 365 AI 訂閱計劃》 ✅ 300 元折扣碼:ANTON(有效期限:2025/03/13 23:59) |
直到完整接班經營前的學習成長紀錄分享
感謝你一起在參與並重視《二代學》的社群文化。 有位接班人浮出來說:「我從還只有 100 人時就在這裡看,覺得有很多學習的地方,所以一直待到現在。」 這幾週加入的二代朋友可能不知道從 100 到超過 1000,我們只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這不是很厲害的意思,而是我創立這個社群,沒有把人數當成目標,但也因而知道接班人或許需要這樣的地方 我知道大家加入《二代學》的理由各不相同: 有人希望被理解 有人希望學習新東西 有人想找到合作機會 有人想拓展人脈、舒壓聊聊 或只是單純好奇其他接班人的甘苦談 這都沒問題,因為我創立《二代學》的初衷就是: 「分享在接班路上的學習與反思,讓不同階段的接班人都能彼此陪跑。」 我當初剛畢業回公司,一代跟我說:「不用參加什麼社團啦,我沒參加你也不用。」所以我頂多去上課,但課程上的人不一定是二代,也不一定能懂我在煩什麼。 我一直都有寫作的習慣,只是臉書和一代加好友後,不是所以的內容都會分享,後來 Threads 出來,我開始盡情地寫接班心得和產業卡點,持續了365天以上。 後來我想,開一個 LINE 社群,把一些筆記和所學分享出來,就給和我一樣是接班的人。...
這封信希望寫給訂閱我電子報的二代朋友,文末我也分享了工廠醫生訪談我接班的歷程,我沒有答案,但有真實經歷,聽完,也許能少走一些我曾經撞過的牆。 他們說你是二代, 接班是責任,是理所當然。 但只有你知道,這條路從來沒有「應該」。 每一個選擇、每一次承擔, 不是因為你必須, 而是你選擇走下去。 你要相信自己 你不是誰的備胎,不是誰的延伸。 你是獨一無二的角色。 不只是接班人,而是這家公司未來的形狀。 很多人說:「你是二代,你很幸運、資源很多,本來就應該接班。」 但真正的接班,從來不是因為你欠了什麼、必須做什麼。 是你「自願性執行」— 用你的方式接住過去,用你的選擇創造未來。 如果你沒有選擇這條路的信念, 那些順利的發展、關鍵的幫助、資源的整合, 永遠不會主動來找你。 因為信念,才會聚焦行動。 因為行動,才會遇見機會。 你不是普通人。 你的存在,就是為了承接挑戰。 你站的位置,是連結兩代的橋樑。 你身上背的是歷史,也是未來的可能。 而這條路,真的比創業還難。 你努力,別人說你靠爸; 你失敗,別人說你不行; 你創業,別人說你吃家裡。 總有人冷言冷語。...
經營企業也在思考如何控制風險 在製造業中,常常客戶是出貨後才付款,因此中間我們也要先扛原物料以及人事成本的負擔 隨著全球貿易不穩定,我試著跟老客戶談判給予訂金,用年單保證產能作為籌碼,雖然最終失敗,但也把這個經驗分享出來,希望對你們有所收穫。 「安宏,美國人哪管你清明連假?做生意也沒有人會跟你保證下多少單,誰能保證?」 我:「但這樣我產能沒辦法確認到底能不能一個月準時給你,還有其他客戶的產品要提供。」 「就是接跟不接,如果做不下,那就不要接。」 客戶丟給我的一句話,當時我愣了一下,腦中一時沒找到回應的話。 這位客戶還沒有下訂單,先口頭說:「客戶以下了模具組裝機,補足產能,你每個月就要準時出貨。」 沒給訂金、沒壓交期,還不管我其他產線的排程。 但如果我直接回:「其他客戶就有下單啊」 對話馬上變成對立,談判也可能破局。 談判的心理戰:站穩立場,以柔克剛 事後我問教練,他給了我一個關鍵提醒: 「不要覺得面對甲方,或是長輩,你就低一截。 談判本來就是雙方有需要,他付錢不代表他比較大。」 我開始重新思考這場談判: 1.對方為什麼要跟我談? 2.跟我談,他能得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