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我在聽「阿金!人生進化中」 聽到他提到混高圈層(人脈)的三個階段,先跟你分享:
這三個階段,對於企業經營、團隊打造,甚至是個人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 尤其是第三點,當你的價值讓團隊、企業或社群變得更好,你的影響力就會成為真正的競爭力。 延續上週的企業願景故事五原則,我們已經談過前三點:
這週,我們來談最後兩點: 四、創造企業故事,吸引資源 說故事,是最好的行銷。 當你能夠用一個好故事來呈現你的企業、專案或產品,資源自然會被吸引過來。 投資人決定是否投資、客戶決定是否購買、人才決定是否加入,很多時候都取決於故事的吸引力。 怎麼說一個能打動人的故事?這裡有一個簡單但有效的公式:
這個方法一次又一次地被驗證有效。 很多企業在說明自己時,會從「我們成立了幾年」「我們有多少專利」這些資訊開始,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因為聽眾只關心:「你能解決我的問題嗎?」 你的企業、部門或產品,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 當你能夠清楚定義這個問題,並透過故事讓人產生共鳴,那麼你的企業就能吸引更多關注、資源和支持者。 以緯凱工業為案例:1. 先從問題開始客戶痛點: 許多醫材、電動車、化妝品業者在開發新產品時,遇到塑膠模具開發流程冗長、試模問題不斷,導致開發週期拉長,甚至影響產品上市時程。 2. 強化問題的嚴重性這些產業對於精密度、品質穩定性、交期要求極高,如果一個模具反覆修改,時間成本、試模費用甚至報廢成本會非常驚人,影響的不只是供應鏈效率,甚至可能錯過市場時機。 3. 將緯凱工業定位為解決方案緯凱的解決方案:
我們不只是提供模具製造和射出成型,而是從「設計階段」就介入,幫助客戶優化設計,降低開模試模的風險。透過我們內部的數位化管理系統,每個專案的進度、品質、成本都能透明掌控,讓開發週期縮短30%,產品一次到位。
4. 描述成功案例案例:
一家知名電動車零組件公司,原本因為供應商交期不穩,導致零件無法如期交貨,影響車廠生產排程。緯凱工業接手後,透過模具開發前期設計優化+自動化生產監控,幫助客戶將模具試產次數從5次降低到2次,開發時程縮短40%,確保產品如期量產。
結果: 客戶不只繼續合作,還將我們推薦給其他供應商,擴大了我們的業務版圖。
五、定義「為什麼」,讓團隊真正投入 人不會為了「不重要的事情」付出努力,企業的使命也是一樣的。 你的團隊、客戶、合作夥伴,只有在理解「為什麼這件事重要」時,才會真正投入其中。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幫助你定義「為什麼」: 👉 在你的使命宣言後面加上「因為…」,然後把句子說完。 舉例來說: 💡 我們致力於打造最創新的商業課程,因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能改變人生的教育」。 這句話的重點不只是「我們做了什麼」,而是「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件事」。 再來,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這些問題:
當「為什麼」足夠強大,它不只是公司文化的核心,甚至能成為品牌的力量。 舉例: 💡 我們致力於提供最精密的塑膠製品解決方案,因為「創新的產品不該因為製造問題而停滯不前」。 💡 我們建立數位化生產管理系統,因為「透明的生產流程,才能讓客戶真正安心」。 當我們這樣定義「為什麼」,團隊就能夠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不只是「做模具、做射出」,而是在幫助客戶解決關鍵問題,推動市場上的創新。 這就是為什麼,把主題放在官網、公司牆上、員工手冊裡,甚至寫在徵才廣告裡, 讓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能記住:「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這兩週我們拆解了企業願景故事的五大原則,這不只是企業品牌經營的重要關鍵,也是一個團隊能否凝聚共識的基石。 1️⃣ 創建使命宣言——讓自己和團隊有明確的目標 2️⃣ 建立關鍵特質——確保大家的行動方向一致 3️⃣ 列出關鍵行動——讓願景不只是口號,而是可以執行的計畫 4️⃣ 說出好故事——用故事吸引投資人、客戶和人才 5️⃣ 定義「為什麼」——讓團隊真正投入,建立長遠的企業文化 當這五點清楚建立起來,企業不再只是靠老闆一個人在帶,而是整個組織像精密運作的齒輪,能夠自主推動、持續成長。 如果你有想法或其他想探討的議題,歡迎交流! 電子報讀者推薦碼: 《李慕約的 365 AI 訂閱計劃》,其實不只是理論,還有 100 個 AI 案例、工具介紹、模板、資料分析,甚至 AI 寫程式的實戰教學。訂閱一年費用,每天不到 20 元,就可以讓AI 的效率更多可能性。 👉 立即加入學習:《李慕約的 365 AI 訂閱計劃》 ✅ 300 元折扣碼:ANTON(有效期限:2025/03/13 23:59) |
直到完整接班經營前的學習成長紀錄分享
這週真是商場上的過山車。 原本打算連假好好休息時,卻收到川普一聲令下,全球關稅調漲,台灣關稅調高到32%。 你知道嗎?前一天,我才回簽一份來自美國的組裝機訂單,加上模具,一共接近300萬的投資案。 他們是我下半年最重要的客戶之一,預計每個月出貨一整櫃。 這一下,直接蒸發超過500萬的預期營收。 你會怎麼辦? 我第一反應其實不是慌,而是…鬆了一口氣。 為什麼?因為我也正在煩惱,這條產線如果真的擴增,我得一次調整動線、人員編制、設備投資,風險其實也很高。 所以,這次政策反而讓我有理由踩剎車、重整腳步。 但也是盡快跟協力廠道歉及暫緩合約。 現在可以回到原本就想推的計畫: ✔ 醫療產線認證 ✔ 公司數據化管理 短期少了營收,長期可能讓公司走得更穩、更遠。 面對危機,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這週有朋友問我: 「這情況下台灣中小企業是不是只能申請補助、轉非美市場?」 剛好,我前一週才收到一堂課的通知—邱強老師的《零錯誤思維 2.0》 他不是教你不要出錯,而是教你怎麼看見錯誤前的「預兆」,並提早反應。 像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一個錯誤真的可能決定生死。...
上週末,創業家朋友來家裡聚會。每次這樣的聚會,總讓我收穫滿滿,而這次最深的體悟是—「創業家從不停止奔跑」。 完成一個階段,我們便開始思考下一個增長曲線,接著是再下一個。 彷彿停下來就會被世界淘汰,被競爭者超越。 每天不斷驗證賽道、創造價值、持續交付,因為我們的本質,就是解決客戶真正需要的問題。 但挑戰從未停止,市場變化、競爭者加速、AI 崛起……如果我們停下來,會不會被超越?會不會被淘汰? 我分享了阿金創業課的心得,我們也一致認同,「心力」才是創業家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心力 = 扛得住 + 能行動 + 會適應 扛得住 = 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決定了一個創業者能在壓力下撐多久。 就像材料受力至破壞前,所能吸收的能量越大,代表它的韌性越強。 能行動 = 執行力 + 決策穩定 執行力決定你能不能推動事情,決策穩定性則決定你能不能走對方向。 市場瞬息萬變,只有果斷行動,才能不被時代拋下。 會適應 = 成長思維 + 復盤能力 每一次挑戰都是一次學習,重點不是避免錯誤,而是能不能總結經驗,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持續復盤、優化,就是讓自己不斷進化的關鍵。...
當一天的創業家,當一輩子的企業家。 阿金的創業大課提到: 「未來,越來越少人會只是「員工」,而越來越多人會成為「創辦人」。」 不論你是否創業,只要你用創業家的思維做事,你都將持續成長。 創業,本質上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而我也持續思考我要如何將傳產公司的營運模式改為人人創業家的分潤模式。 這週的電子報,我想跟你分享這堂創業大課對我的三大收穫,幫助你用創業家的思維突破現狀 : 一、品牌:先有爆品,才能傳遞品牌價值 品牌,不是你說了算,而是用戶在乎什麼。 我買的不是一個包,是「高級生活」 我買的不是一雙鞋,是「成為偉大的運動員」 我買的不是一杯咖啡,是「松弛感」 我買的不是一條瑜伽褲,是「精緻」 品牌 = 名稱 + 賽道 + 品類 + 爆款 人們談論一個品牌時,第一時間會先說:「這是XXX的爆款產品」,然後才提到品牌名。 介紹我們不是說「塑膠模具、塑膠射出」找緯凱, 是要做 精密模、圓形功能件產品(筆、噴頭、護唇膏)找緯凱。 思考一下當客戶推薦你的時候,他講的是否是特定「爆品」或「賽道」 「品牌稱王好,品類稱王好上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