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週的電子報,我們來聊聊組織成長的關鍵模式。 上週我們談願景,這週換個角度,我思考了一個問題:大部分創業者,其實是先有金流,才開始思考願景,而不是一開始就有遠大藍圖。 因此,上週六我完成了 Kim 的創業大課,學習了一套從 0-1、1-10 的創業賽道方法論,正在消化中,預計這兩週會整理給電子報朋友。 這週,我們先來討論 1-10 的組織模式。如果你正在帶領團隊,特別是專業很強的老闆,你一定遇過「老闆至上」的管理方式,導致組織難以壯大,事事仰賴老闆決策。而1+N 模式,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具體解法。 從「垂直管理」到「1+N 模式」,組織如何真正運轉起來? 嗨,這週我閱讀了360 商業思維學院的白皮書,裡面提到了一個很有感的概念:「過去的組織管理模式是垂直式的,而現在應該轉向 1+N 模式。」 這點讓我聯想到自己接班的過程,深刻體會到傳統企業管理的挑戰與轉變的必要性。 垂直管理的挑戰傳統的管理方式,很多是「家長式管理」或「微觀管理」,也就是老闆親自盯著所有細節、親自決策每個環節。 這樣的管理方式源於:
這樣的管理方式有其優勢,但在組織擴張、競爭加劇的環境下,會導致團隊缺乏獨立決策能力,容易陷入「老闆做決策、員工執行」的被動模式,進而影響企業的應變速度與成長空間。 1+N 模式——從「一人決策」到「組織協作」所謂的「1+N 模式」,就是把企業經營責任從單一創辦人,擴展到團隊的每一位關鍵成員。這種模式的關鍵在於:
我怎麼往 1+N 模式邁進?當我接手公司時,最期望的一個明確目標:讓企業最終運行在「系統化管理」與「經理人治理」的架構之下。 為了落實這個轉型,我嘗試做了幾件事: 1.流程拆解與結果導向:將各部門的核心流程拆解,確保每個環節都有清楚的衡量標準。 2.放手讓團隊發揮:提供足夠的決策空間,讓主管能主動解決問題,而非等待指示。 3.建立信任與開放文化:透過1-1對談,了解團隊並鼓勵內部溝通。 這也呼應了我這兩週一直在強調的觀念——當團隊理解公司使命與願景,並知道如何將這些價值轉化為行動時,整個企業才會像一個運轉順暢的齒輪系統,自主推動前進。 給你的思考點:
如果你的企業正處於擴張期,或者你希望打造一個更有競爭力的團隊,1+N 模式值得你深入思考與實踐。 這也是我去上「做局」課的最終目的 :不動手就成局。 做局,不是設局,而是成事。一個真正的領導者,不是自己做得最好;而是能讓團隊主動參與、建立共識,並且願意一起完成事情。「做局」不是教你怎麼管人,而是讓你掌握如何讓人自願加入、如何讓團隊步調一致、如何確保沒有人掉隊。 把事情做成,同時要讓大家往同一方向,有機會再來跟大家分享做局。 如果你對白皮書有興趣歡迎填寫問卷後下載: 下週電子報,我會跟你分享我上週上阿金創業大課的心得 |
直到完整接班經營前的學習成長紀錄分享
上週在台南點拾年會聽到四位企業家及專家們(Will、Willy、Tao、Kim)的分享,聊創業、跨界整合與未來趨勢 先簡單介紹這四位分享者的背景: 1.Willy: 久沃國際執行長,高雄起家旗下有多間餐飲品牌。 2.Will:推廣財商與人生的平衡,「這輩子賺多少錢才夠」的作者,同時也是Goodwhale執行長。 3.Tao:頭家校院Podcast創辦人,從服飾品牌轉向自媒體,以說故事維核心的自媒體KOC。 4.Kim:波波黛莉聯合創辦人、阿金!人生進化中!品牌創辦人,就是來二代學直播過的那位沒錯。 接著分享這場談話五個問題,讓我重新驗證、思考自己與家業的內容整理給你。 Q1:在變化的時代,若既有的模式已經走不下?那如何定義這個「需要融合」的時代? 魅力時代來了 Willy 提到,時代已經走到「魅力」。 遠古時代人靠「暴力」,接著我們需要靠「智力」,但隨著AI誕生,我們需要的是「魅力」 魅力就是你能不能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並且做得快樂。 十年前大家笑Willy做自媒體,覺得是產品不好才出來行銷;現在反而沒開始做的人被淘汰。...
感謝你一起在參與並重視《二代學》的社群文化。 有位接班人浮出來說:「我從還只有 100 人時就在這裡看,覺得有很多學習的地方,所以一直待到現在。」 這幾週加入的二代朋友可能不知道從 100 到超過 1000,我們只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這不是很厲害的意思,而是我創立這個社群,沒有把人數當成目標,但也因而知道接班人或許需要這樣的地方 我知道大家加入《二代學》的理由各不相同: 有人希望被理解 有人希望學習新東西 有人想找到合作機會 有人想拓展人脈、舒壓聊聊 或只是單純好奇其他接班人的甘苦談 這都沒問題,因為我創立《二代學》的初衷就是: 「分享在接班路上的學習與反思,讓不同階段的接班人都能彼此陪跑。」 我當初剛畢業回公司,一代跟我說:「不用參加什麼社團啦,我沒參加你也不用。」所以我頂多去上課,但課程上的人不一定是二代,也不一定能懂我在煩什麼。 我一直都有寫作的習慣,只是臉書和一代加好友後,不是所以的內容都會分享,後來 Threads 出來,我開始盡情地寫接班心得和產業卡點,持續了365天以上。 後來我想,開一個 LINE 社群,把一些筆記和所學分享出來,就給和我一樣是接班的人。...
這封信希望寫給訂閱我電子報的二代朋友,文末我也分享了工廠醫生訪談我接班的歷程,我沒有答案,但有真實經歷,聽完,也許能少走一些我曾經撞過的牆。 他們說你是二代, 接班是責任,是理所當然。 但只有你知道,這條路從來沒有「應該」。 每一個選擇、每一次承擔, 不是因為你必須, 而是你選擇走下去。 你要相信自己 你不是誰的備胎,不是誰的延伸。 你是獨一無二的角色。 不只是接班人,而是這家公司未來的形狀。 很多人說:「你是二代,你很幸運、資源很多,本來就應該接班。」 但真正的接班,從來不是因為你欠了什麼、必須做什麼。 是你「自願性執行」— 用你的方式接住過去,用你的選擇創造未來。 如果你沒有選擇這條路的信念, 那些順利的發展、關鍵的幫助、資源的整合, 永遠不會主動來找你。 因為信念,才會聚焦行動。 因為行動,才會遇見機會。 你不是普通人。 你的存在,就是為了承接挑戰。 你站的位置,是連結兩代的橋樑。 你身上背的是歷史,也是未來的可能。 而這條路,真的比創業還難。 你努力,別人說你靠爸; 你失敗,別人說你不行; 你創業,別人說你吃家裡。 總有人冷言冷語。...